产品分类
Products相关文章
Related articles产品中心/ PRODUCTS
联系电话:18819766634
产品详情:
0.75KW吸尘风机马达外壳采用铝合金精密铸成型,选用良好的全自动加工设备及标准工艺流程制作而成,高压气泵吸气及吐气管内均有消音棉,具有体积小,风量大,噪音低,免维护等优点.产品运行安静平稳,低噪节能,坚固耐用,易于维护,规格齐全,统一电压设计;50Hz-60Hz共用。
0.75KW吸尘风机旋涡式气泵:防爆型漩涡气泵、变频式漩涡气泵、防腐蚀漩涡气泵、直流式漩涡气泵、耐高温漩涡气泵、全密封型漩涡气泵,不带电机的泵头(即拖泵)、或其中两种的组合式气泵,满足于客户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使用工况。
高压漩涡气泵规格
功率:1.1KW、1.3KW、1.5KW、1.6KW、2.2KW、3KW、3.7KW、4KW、5.5KW、7.5KW、8.5KW11KW、12.5KW、15KW、25KW;风压:50mbar-650mbar; 风量:40立方/小时-1134立方/小时(为方便选用不同规格,单段式/双段式均有货提供);频率:50Hz/60Hz;电压:110V-615V,万国电压,各国均可使用。如需特殊电压,可按要求定做。
高压漩涡气泵的工作原理
接通电源后,风机旋转,因为叶轮有凹槽设计,会带动空气流动,所以空气通过进风口处进入泵体内,空气在里面搅动,每个凹槽经过漩涡式式的增压,一道一道的循环增压,终形成强大的气流能量,通过出气口排出泵体外,以供使用。
高压漩涡气泵泵的分类
漩涡气泵可分为单叶轮、双叶轮、三叶轮风机,顾名思义,就是内置叶轮的数量而定义的,在同等功率下:1、压力:单叶轮<双叶轮<三叶轮风机;2、流量:单叶轮<双叶轮<三叶轮风机;3、重量及体积:单叶轮<双叶轮<三叶轮风机;4、 价格:单叶轮<双叶轮<三叶轮风机。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为单叶轮和双叶轮。
高压漩涡气泵配置
1、机壳材质:采用*度压铸铝,压铸铝与奔驰汽车轮毅相同铝材,相对于普通铝合金来说,压铸铝更坚固,相对于铁壳风机,更有轻量化的作用。2、电机性能:采用电机,电机是一款宽频,宽压电机,列入单相110V、230V;工业三相220V、380V、415V、660V等,电机频率可45-75HZ调频,IP55防护等级 F级绝缘等级,其优势是国内电机达不到的工艺,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。3、风机油封:采用耐高温材料采用氟橡胶可承受-25℃至300℃。相对于一般油封工作时其唇缘的温度高于工作介质温度20~50℃,性能更稳定,免维护,寿命更久。4、风机轴承:核心部件采用优质品牌轴承,轴承可承受350摄氏度,4000转每分钟的转速。对于普通性能轴承,性能稳定,低噪音,免维护,寿命更久,可保证风机运行更久。
高压漩涡气泵构造
1.外壳:采用散热良好的多翼式铝合金散热壳,能够快速散热以加强电机运转效率,风机的机体与电机外壳分开铸造;2.马达:TEFC IP54F绝缘马达。(依据欧洲CE规格);3.轴承:叶轮与轴部间,漩涡气泵采用密封防尘设计,可防止尘土进入,加长使用年限;4.叶轮:经特殊改良设计之叶轮,叶轮与机身之缝隙范围减少,在运转时可防止粉尘阻塞,与其它同类产品之多角及缝隙围面大,易造成阻塞而导致高压漩涡气泵故障的缺点的不同。
工作原理
离心式吸尘风机: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,使叶轮内的空气获得离心力而被甩出,在叶轮中心形成负压区,外部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不断进入叶轮,形成气流,从而将灰尘等吸入并输送到指定位置。
漩涡式吸尘风机:叶轮转动时,在离心力作用下,风向标促使气体向前向外运动,形成螺旋状运动。叶轮刀片间的空气呈螺旋状加速旋转,将泵体外气体挤入侧槽,气体被压缩后又回到叶轮刀片间再次加速旋转,如此循环,使气体压力增加,实现吸风与送风,将灰尘吸走1。
性能特点
吸力较强:能产生足够的负压,有效吸附灰尘、碎屑等,满足一般吸尘场景需求。
风量大:可快速输送大量空气,提高吸尘效率,及时将灰尘排出。
噪音低:采用优质电机和优良设计,运行平稳,振动小,噪音低,营造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2。
可靠性高:除叶轮外无其他动件,叶轮直接连接马达,无齿轮或传动皮带,减少故障点,运行稳定,几乎免维修2。
材质优良:通常采用铝合金材质,大幅降低重量,且坚固耐用,散热性好2。
应用领域
工业领域:用于车间地面、设备表面灰尘清理,以及打磨、切割、焊接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收集,如电子厂、机械厂、五金厂等。
商业领域:如商场、酒店、写字楼等场所的清洁,可用于地面、角落、天花板等部位的吸尘。
其他领域:在学校、医院等公共场所,以及家庭环境中,也可用于日常清洁吸尘。
使用注意事项
定期清理维护:定期清理集尘装置和过滤器,防止灰尘积累影响吸尘效果,甚至导致设备堵塞或损坏4。
检查部件磨损:定期检查电机和传动部件的磨损情况,如发现磨损严重,应及时维修或更换4。
避免过载运行:遵循操作规程,避免长时间连续运行或超负荷运行,注意设备散热,防止设备过热损坏4。
保持设备清洁:使用过程中,保持设备清洁与干燥,避免